53岁杨太太去年弯腰取物时,突然“啵”一声,顿时上背剧痛、 上半身无法旋转,右侧痛到肩膀无法上举,四处求医仍未好转, 尔后陆续出现下背痛及坐骨神经痛,让她苦不堪言, 直到安排抽血及骨髓穿刺,确诊罹患多发性骨髓瘤, 采标靶治疗合并放射线治疗后,癌细胞获控制,让她重燃抗癌斗志。
杨太太一开始以为是肌肉拉伤,先至复健科求治, 但患部反复持续疼痛,造成生活品质大降,便转至骨科检查, 发现右边第四肋骨骨折,先接受药物治疗半年后, 没想到又出现下背痛情形,经影像检查发现第八胸椎骨折, 并建议使用背架,持续于门诊治疗追踪。
原本以为警报解除,但杨太太除了下背痛外, 后续又出现坐骨神经严重疼痛至少三周, 医师抽血检查后高度怀疑为多发性骨髓瘤,建议转至血液肿瘤科。
亚洲大学附属医院癌症中心副院长暨血液肿瘤科主任黄文豊表示, 患者来院后安排骨髓穿刺,检查报告出炉, 果然发现病因正是多发性骨髓瘤第三期, 当时患者十分恐惧需长期卧床,无法正常生活,对未来丧失信心。
经沟通后,医疗团队评估除了标靶治疗外, 考量患者下背痛疼痛难耐,建议搭配放射线治疗, 以控制癌细胞扩散,也可减少患者因癌症引发的疼痛, 此举让背痛情形大幅减轻,令她重燃抗癌斗志持续配合追踪治疗中。
黄文豊指出,多发性骨髓瘤在疾病初期,通常不会有任何症状, 但当癌细胞向骨髓外延展时,病患通常会出现头部、前胸、 背部疼痛情形,且癌细胞持续蔓延时,可能会出现骨折、乏力、 体重减轻和反复感染等,甚至可能有恶心、呕吐、便秘、排尿困难、 四肢麻木等现象。
黄文豊介绍,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源自浆细胞的恶性肿瘤, 若单独于发生于某一软组织或单一骨胳时,称为浆细胞瘤( plasmacytoma), 但多数状况下这些浆细胞瘤会蔓延至全身多处骨头, 引起疼痛及相关症状,因此称之为“多发性骨髓瘤”, 常表现出骨胳被破坏、肾衰竭、贫血及高血钙症。 目前此疾病无法完全治愈,但随著新药问世, 不论在并发症治疗或疾病本身治疗,都有相当大进步, 也使患者存活时间延长。
黄文豊提到,放射治疗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扮演相当重要角色, 除可以改善骨胳疼痛,减少使用止痛药,也能增加病人的活动力, 当病人有嵴髓压迫问题时,放射治疗合并类固醇治疗, 能迅速缓解症状,只要患者与医疗团队配合,不仅存活期大幅延长, 生活品质也能显著改善。